选择去向
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原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总监。现为中医之家总干事,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曾参与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应邀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南美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牙周疾病预防、口腔健康和诊疗等众多口腔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特别提醒您别等牙疼才看医生,要从日常保健做起。健康有约邀请到了空军总医院口腔科主任 柯杰,为您推出系列节目“告诉老百姓如何正确去看牙”。欢迎您积极加入网络互动! 嘉宾:空军总医院口腔科主任 柯杰 主题:告诉老百姓如何正确去看牙 播出时间: 10月10日播出:预防口腔炎症 定期检查是关键 10月11日播出:拔牙一定要谨慎 10月12日播出:如何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 10月13日播出:牙齿的保健 10月14日播出:中老年人该如何做口腔保健
大家非常关心健康、养生,好像是说养生、健康都非常需要,但是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呢?我想总结出两个字,一个叫做“度”,一个叫“守度”,要守住这个度,那么这个度的标准定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要遵从几个原则……
在底下我讲过,正式在场合上我没有讲过,但是今天要讲一个实话,我认为中医的分科,我举个例子,我是1965年,就是文革最末期的大学毕业生,我们在六年的学习当中,是什么都学了,中医学了、西医学了,针灸学了,骨科学了,各个小科都学了,到实习的时候……
这个我先讲一个例子,中医里有一句话,叫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什么意思呢?人都爱听说补,都说我要补。所以当你给错了人参,你给他吃坏了,你没有过错。因为什么?我给你开的人参我还有错吗?其实真正的补药也是说体质虚的人需要的时候补,不需要的时候补也是病……
所以我说第二个就是饮食、心态,再有一个就是对于科学的知识,我认为特别是医学科学知识,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点……
我觉得老年人首先是心态,大部分老年人有一种心态是什么?辛苦了一辈子我就想享受享受。但是他不理解现在的年轻人,比如说他到医院检查,检查出一点毛病来,我经常跟他们讲,你毕竟七八十了,有些零件肯定有些陈旧,不可能样样都好,我说不可能,因为您用得太苦,所以它会有毛病……
我在讲一讲肾,肾,中医系对于肾的概念不同。这个说法,这网友提的这个完全是中医的观点,因为西医认为肾是一个泌尿的习惯,只是泌尿系统的一个重要脏器。但是中医认为肾是一个人的先天,就是说,包括你的泌尿器官以外,某些地方还代表了性……
老人的饮食,在吃饮食上,老人总想用药代替饮食,就是到处找保健品。还有一个,在饮食上他们进入了很多的误区,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不一定恰当,一说血管动脉硬化,一说血压高,他从此不吃肉,就吃青菜,就吃粗粮,说粗粮有营养,细粮没有。那我就想,从粗细粮这一点上来讲,我建议老人和小孩还是吃细粮好……
主持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健康频道的原创访谈栏目《健康有约》第20期节目。当前,人们关注最多的话题就是健康、长寿和养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和认识也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热潮之下,难免“急不择路”走进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特地为大家邀请到了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王凤岐教授做客中国网络电视台健康台与大家来探讨一下衣食住行中的养生误区。欢迎您,王教授。 王凤岐:你好。 主持人: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您,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也希望您积极参与我们的互动,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向专家提出你关心的问题。我们看到桌子上摆的就是王教授最近出的一本新书叫做《健康长寿靠自己》,我们看到屏幕上的显示,在这个书中是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养生误区,而且我知道在书中王教授是提到了养生要适度、守度这样一个观念,那这个“度”到底是什么呢?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王凤岐:刚才主持人已经讲了,大家非常关心健康、养生,好像是说养生、健康都非常需要,但是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呢?我想总结出两个字,一个叫做“度”,一个叫“守度”,要守住这个度,那么这个度的标准定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要遵从几个原则: 一个,要顺应所谓的天时,也就是说季节。我们现在养生偏重以讲各种的营养、各种的规范,可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特别强调的叫做“天地人”。所谓的天是指的自然界的气候的变化,或者植物的生长,各种不同的季节,它有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们这个传统的里头,特别讲叫24个节气,所谓的24个节气,不是按着阳历的计算,而是按照植物生长的计算。所以我们有打春了,开春了,有立夏了,有立秋了,有立冬了,那意思就是说所有的这个节气,我们是按着农业生产的规律,而这些农业生产的这些所有的物质,都是我们人饮食里头应该认识到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一点,就叫做水土。就是同样的一个东西,长在不同的水土的地方,也就是在南方、在北方,在中原、在边疆,它由于地理的不同,它的物产不同,人们的保健方法也应该不同,这个用学术上来讲,叫做水土,实际来讲,其实就是地理、天地,而我们人处在天地之中,说顶天立地的人嘛,所以每个人的年龄、体质,甚至工作性质不同,他在养生方面,在健康方面,不可能是一个办法就能行的。因此,真正的一个健康、长寿,一定要遵照着大自然的变化,遵照着知道水土的不同和自己的体质、年龄,各个方面的原因,把这三个结合起来,才能够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适合某一个季节的,适合某一个地方的这样一种养生长寿的一种文化,一种方法。那么这个,也就是说每个度,适度、适量,守度,也就是要守这三个度,不是说有一个表格,就是说什么人应该吃什么,什么病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量化的,所谓量化的科学,在某些意义上来说,不太适合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不适合中国人的这种养生和长寿的理念。 主持人:确实,看来这个养生、健康,真不是你吃点补品就能完成的事儿,这里面学问还真是大了去了,最主要你要遵循自然的规律……